新闻中心 / NEWS

详细内容

《水源保护之水质监测技术:洞察水源健康的眼睛》

在水源保护的宏大工程中,水质监测技术无疑是洞察水源健康状况的关键眼睛。它犹如一位严谨的守护者,时刻关注着水源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与变化,为水源保护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水质监测首先要确定监测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方面。物理指标包括水温、颜色、透明度、浊度等。水温的变化可能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同时也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息息相关。例如,水温过高可能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威胁水生生物的呼吸。颜色、透明度和浊度则能直观地反映水源受污染的程度,浑浊的水源往往意味着其中悬浮物质较多,可能是泥沙、有机物或微生物等。化学指标是水质监测的重点,其中包括酸碱度(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总氮以及各种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铅、铬等。pH 值的异常会影响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过酸或过碱的水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并加速金属管道和设备的腐蚀。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其含量反映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低溶解氧水平可能预示着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机污染严重。COD 和 BOD 则分别衡量了水中有机物在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过程中所需的氧量,数值越高表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过高的氨氮浓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生长,破坏水生态平衡。总磷和总氮也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们是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过量的磷和氮会引发藻类爆发性繁殖,形成水华现象,严重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多样性。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可能在生物体内累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危害。生物指标则关注水源中的微生物群落,如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等,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反映水源是否受到粪便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因为大肠杆菌是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大量存在意味着水源可能被病原体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在确定了监测指标后,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对于物理指标,水温可通过温度计直接测量;颜色、透明度和浊度可分别使用比色计、透明度盘和浊度仪进行测定。化学指标的测定方法较为复杂多样。例如,pH 值可使用 pH 计进行精确测量;溶解氧可采用电化学法或光学法测定,电化学法利用氧电极与水中溶解氧发生反应产生电流来测定氧含量,光学法则基于荧光猝灭原理测量溶解氧;COD 的测定常用重铬酸钾法或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在强酸性条件下将水中有机物氧化,通过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来计算 COD 值,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测定较清洁水样中的 COD;BOD 的测定通常采用五日生化需氧量法,即将水样在特定条件下培养五天,测量培养前后水中溶解氧的差值来确定 BOD 值;氨氮的测定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基于氨氮与特定试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来计算氨氮浓度;总磷的测定可先将水样消解,使磷转化为正磷酸盐,然后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测定则需先将水样中的各种形态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或酚二磺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离子的测定常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 MS)等,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金属离子浓度,ICP - MS 则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多元素同时测定能力,能够精确测定痕量重金属离子。生物指标的检测主要通过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培养法是将水样在特定培养基上培养,计数生长的微生物菌落数,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则可检测特定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快速准确地确定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为了确保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这包括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比对分析,进行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考核等。例如,pH 计需要定期用标准缓冲溶液校准,以保证测量精度;在测定 COD 时,可使用已知 COD 值的标准样品进行同步测定,检查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内部可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室间则可参与相关的能力验证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数据比对和交流,及时发现和纠正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然而,水质监测技术在水源保护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水源地往往分布广泛且地理环境复杂,一些偏远地区或山区的水源地交通不便,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监测站点,导致监测数据存在空白区域。这就需要发展便携式、远程监测技术,如基于传感器的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可以方便地携带到现场进行快速监测;利用卫星通信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测站点的数据实时传输和远程控制,提高监测效率和覆盖范围。其次,随着新型污染物的不断出现,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等,现有的监测方法和标准可能无法满足对这些污染物的检测需求。需要不断研发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加强对新型污染物的研究和监测能力,建立相应的监测标准和规范。此外,水质监测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的监测数据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共享平台,难以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无法为水源保护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支持。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揭示水源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预测水质发展趋势,为水源保护的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提供有力依据。


综上所述,水质监测技术通过确定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为水源保护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水质信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水质监测技术将在水源保护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守护水源健康保驾护航。



联系热线:13798931097

东莞市全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东莞市寮步镇松湖智谷B8栋801

工厂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牛兴路5号2栋105室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798931097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